颅脑创伤是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是战时和平时意外、交通事故等造成的可导致死亡的严重损伤,其并发的脑源性肺损伤是引起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临床和基础研究对其确切的发生机制知之甚少,也制约着临床颅脑创伤并发肺损伤等外周组织炎性损伤的治疗。2006年,戴双双博士在导师周元国研究员的指导下,在颅脑创伤实验中,发现谷氨酸对腺苷2A受体有调节控制作用,并直接影响后期损伤程度。怎么调控,其机制是什么?只有解决了这些科学问题,才能把有价值、有意义的救治观点运用到颅脑创伤的临床治疗上。
科研团队以腺苷2A受体基因敲除及野生型小鼠颅脑创伤并发急性肺损伤为模型,并结合临床的颅脑创伤患者和胸、肺创伤患者转化医学的研究,对其发病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中,科研团队实时监测了小鼠脑源性肺损伤模型及临床颅脑创伤继发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浆中谷氨酸浓度的变化,并在体外实验中观察了不同浓度谷氨酸条件下,中性粒细胞上腺苷2A受体活化与谷氨酸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基因敲除、骨髓移植、免疫共沉淀、RNA生物干扰等实验手段发现:重度颅脑创伤会导致血浆中谷氨酸增高,其通过诱导外周血炎性细胞上腺苷2A受体与代谢谷氨酸受体5相互作用,改变腺苷2A受体活化后下游信号通路,由原PKA信号通路的抑制炎症转为PKC信号通路的促炎效应,从而促进脑源性肺损伤等颅脑创伤后的继发性外周组织损伤。该研究结果提示:以腺苷2A受体与代谢谷氨酸受体5为靶点,采用拮抗剂调节,可以有效减轻颅脑创伤后的炎症反应和继发性损伤。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血浆中谷氨酸升高是脑源性肺损伤的重要原因,也首次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其机制,提出了颅脑创伤后检测血浆中谷氨酸水平的重要意义,为颅脑创伤并发症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对临床实际应用拮抗调节剂调控颅脑创伤后的炎症,减少颅脑损伤及继发性损伤具有重大意义。(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8 海南万利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琼ICP备0500094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务服务资格证书 备案编号:(琼)-非经营性-2023-0006
技术支持: 站长统计: 分享到 / SHARE